跳到主要內容

資源班課程目標

►非特殊需求領域課程目標之調整:

一、落實融合教育:以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做為設計課程之首要考量,不以障礙類別或安置型態分開設計課程。

二、因應學生需求:設計符合學生需求之補救性、功能性或充實性課程,以落實能力本位、學校本位及社區本位課程之實施。

三、善用課程調整:重視課程與教材的鬆綁,因應學生之需求,調整學習節數/學分數配置比例,並以簡化、減量、分解、替代、重整、加深、加廣、濃縮等方式彈性調整課程之領域目標、核心素養與學習重點(含學習表現與學習內容),以規劃及調整課程。

四、結合個別化教育計畫:強化身心障礙學生之個別化教育計畫的功能,將課程與個別化教育計畫密切結合,以充分發揮個別化教育計畫在行政與教學規劃與執行督導之功能。

 

特殊需求領域課程目標:

一、生活管理課程目標

(一) 培養個人日常生活飲食、穿著、沐浴、行動與購物等基礎事務處理的能力,選擇並建立良好生活習慣,以維持身心健康。

(二) 養成個人或居家環境清潔與安全維護、參與休閒活動等居家生活處理的能力,並維持適當的家庭關係。

(三) 參與日常生活中社區各項活動,了解社區環境與資源並遵守社區規範,促進社區參與能力。

(四) 表現自我覺察、自我管理與自我決策的行為與態度,並倡導個人權益以促進自我實踐。

 

二、社會技巧課程目標

(一) 透過情緒和壓力的辨識與處理,培養情緒和壓力問題解決、計畫擬定或調整的能力。

(二) 運用適當的方式接收和解讀訊息,學習尊重、欣賞他人,以及妥善處理衝突情境的能力。

(三) 透過傾聽他人、表達自我需求或參與團體討論的方式,培養適應學校、家庭和社區等各種情境的能力。

 

三、學習策略課程目標

(一) 運用適當的認知與後設認知之策略於學習歷程中,發展適當的學習方法或技巧。

(二) 掌握並調整環境與學習工具,提升各領域課程的學習效果。

(三) 提升正向學習動機與學習態度,參與融合環境中的學習或相關活動。

(四) 統整各項學習策略,提升各領域之專業課程學習成效。

 

四、職業教育課程目標

(一) 建構良好的工作觀念,學習正確且實用的工作知識與求職技巧,協助個人完成就業準備,培養就業所需基本能力。

(二) 增進個人工作表現,遵守工作守則與安全,提高意外災害應變能力。

(三) 提升工作的調適能力,養成合群及負責的工作情操,增進職業生活的社會適應。

 

五、溝通訓練課程目標

(一) 培養溝通訊息的理解與表達能力。

(二) 運用有效且流暢的溝通方式達到溝通目的。

(三) 培養溝通的意願,促進人際互動與社會參與。

 

六、點字課程目標

(一) 認識點寫及摸讀注音符號、物理、化學、音樂、數學、英文等點字系統。

(二) 熟練點寫及摸讀注音符號、物理、化學、音樂、數學、英文等點字系統。

(三) 實際生活中充分應用點字系統符號,實踐公民的權利與義務。

 

七、定向行動課程目標

(一) 運用多感官知覺能力以提升對環境空間的認識,並利於心理地圖的建構。

(二) 活用各種定向行動技能,順利到達目的地。

(三) 善用定向行動技能參與活動並融入社會。

 

八、功能性動作訓練課程目標

(一) 培養功能性動作技能,奠定日常生活的基本能力。

(二) 運用功能性動作技能,促進日常生活參與。

(三) 維持或改善身體活動能力,預防疾病及次發問題。

 

九、輔助科技應用課程目標

(一) 應用輔助科技提升獨立生活與問題解決能力。

(二) 應用輔助科技增進自主學習與提升學業效果。

(三) 應用輔助科技增進社會參與及提升社會適應能力。

(四) 應用輔助科技探索自我,實現自我價值,並不斷自我精進,追求優質生活品質。

時間類別單位標題發佈點閱
跳至網頁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