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學期的課程中,發現學生的英文程度雙峰現象越來越明顯,程度好和程度差的學生差距較以往都要來的大,因此教學上如何取得平衡,便一直是這學期的挑戰。因應108新課綱強調素養導向的教學,所以在這學期的課程中我也嘗試在課堂上設計多一些任務為導向的教學活動,試著讓學生在不同活動中能有發揮自己才能的機會,如在上Phantom of the Opera的活動;除此之外,每課結束前,都盡量搭配一個和生活結合的小活動,讓學生可以上台用英文發表自己的看法。
經過一個學期的課程後,我發現在固有英文課程中融入不同活動,的確可以提升學生學習英文的興趣,上課不再是單方面講授,另外,低學習成就學生在英文課也有表現空間,學生較願意開口說英文;而程度較好的學生不僅更有發揮的空間,在小組討論中,也能帶領低學習成就的學生學習,形成良好的學習互動,並在不同活動之中,展現各面向的長處及優點。但在上課時間有所侷限下,常常也會有趕課、課上不完的情形。整體而言,課堂上設計活動讓課程結合生活或國際相關議題的確能提升大部分學生的學習意願並增加其表現機會,師生之間的互動也較融洽。
學生成績表現
在三次段考中,發現學生的成績表現並沒有因為課堂融入任務導向的教學活動而和其他班差異太大。但英文程度不好的學生的確在背英文單字方面有很大困難,由於部分學生在國中並未養成背單字的習慣,升上高中後,需要的單字量較國中多很多,導致低成就學生在學習上更加覺得困難。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開始在任教班級實施補考,希望藉由單字補考的方式讓學生能至少把重點單字記熟,也當作是一種補救教學。經過一學期的補考機制,部分背單字有困難的學生的確慢慢學會背單字,成績上也慢慢看到成效,但每班仍有幾位學生是呈現落後跟不上的情形。
未來教學方向
經過一學期在教學上的小改變,覺得自己也成長不少,不再是一隻粉筆打遍天下的老師,雖然大部分時間仍然是單方面講述,但改變總是從小地方開始,未來在教學上,將會設計更多和教學相關、和生活結合的活動,讓學生可以有更多發揮的空間,也讓學生真正可以將英文用在生活中,不再認為英文只是考試的工具。另外,也希望藉由教學上的改變,讓課堂的教學更豐富有趣,也讓自己未來更有能力迎接新課綱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