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合科、多媒體及參與式教學三方面分享高中音樂科教學心得
台中市立惠文高中
專任音樂教師
吳佳恬
身為第一線音樂教師的我們,深知推動音樂教育對提升審美能力的重要性。因此,如何從課程規劃、教材教案開發、教學方法改進、評量多元化,又或社團經營、展演活動的籌劃執行,乃至於校園整體情境營造、社區終身學習等多個角度出發,打造一個「全人化、生活化、藝術化」的音樂教育理念,是我身為高中音樂教師的教育目標。
為了達成上述目標,我整理出十個個人音樂教育實施方法,礙於篇幅有限,繼去年分享多元評量、終身學習及校園情境教學等音樂科教學心得,今年電子報中,將繼續分享合科教學、多媒體教學與參與式教學心得。這些方法並非我獨創,各個學校的實施多有不同,我以野人獻曝的心情與諸位先進分享我的經驗。我的文采不佳,唯希望能拋磚引玉,盼各界賢達不吝指教,讓自己能在接續的二十年、三十年音樂教育生涯中,引領學生進入「全人化、生活化、藝術化」的音樂教育世界,能使青年學子勇於追尋實現「真、善、美」的人生境界。我將自己任教學校的實際經驗整理如下,盼諸位先進不吝指教。
一、合科教學
教師善用學科內統整及跨學科統整策略,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與審美態度的建立。
(1.)合科統整教學之發展與推動
為了提升學生人文素養、統整知識與審美的能力、尊重多元文化與豐富生活體驗,教師視教學內容適時結合美術、生活科技、歷史、英文、國文等領域合科進行教材開發與協同教學。如:希望學生關懷兩性議題與環境教育,結合音樂、美術與藝術生活合科教學,開發教學主題「愛的進行式」,並分三項子題<哈利遇上莎莉>、<我們都是一家人>、<大自然狂想曲>,共計八節課合科教學,透過欣賞中外音樂、繪畫、雕塑、攝影、戲劇、文章、廣播劇等不同藝術表現方式,體會「愛」包含許多情感,如:男女之愛、親情與手足之愛、民族之愛、人與萬物自然之愛等。透過藝術品的欣賞與自我創作,來探討「愛」在藝術家眼中的看法與表現方式,並思考愛的真諦。另外,教師善用學科內統整,如:藉由審美與音樂欣賞延伸至音樂創作教學,皆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審美態度。
(2.)「尋美夢工廠」之成立
音樂與美術科共四位教師成立「尋美夢工廠」惠文藝術推手工作圈,推動「美從何處尋--校園美育的統整與實踐」專案,以期達成精緻溫馨藝術的全人教育,其專案在2004年獲得教育部教學卓越獎的肯定,更是全國唯一以藝術主題獲獎之團隊,希望能真正落實合科教學之理念。
惠文高中整合美術與音樂課程,從有創意與活力的教學設計出發,結合校園美感情境的營造,讓視覺與聽覺藝術融入校園生活中,讓美感時時體現,營造校園美學運動。
有鑑於以往藝術教育過程常落於形式化,學生沒有足夠的展演舞台,導致一般學生對於藝文活動的參與度無法提升,因此本校提出美從何處尋—校園美育的統整與實踐—從課程教學到校園整體營造的方案,全面性推動校園美學運動,將藝術展演活動納入學校大型活動中,讓審美活動時間延續到課堂外,提升校內對藝術活動的參與度。
透過本方案,工作圈成員發揮專長,共同合作,跳脫制式的課堂教學,將教學空間及舞台擴大至整個校園及鄰近社區,讓全校師生共同參,每個人都是觀眾也是演員,將理論化做實際行動,使全體師生都看到、都聽到、也都能感受到,真正體會藝術生活化之美。
(3.)教學成果
學生經由教師將教學主題朝向合科協同教學後,我發現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了學生統整知識與鑑賞藝術的能力、開啟學生多元視野、提升蒐集資料及閱讀的深度與廣度。對教師而言,不但提高了教學視野同時更增進同事之間專業分享之情誼,這些都是令人所樂見的。
二、多媒體教學
教師運用資訊融入音樂教學與評量,使學生運用多媒體創作激發創意思考
(1.)教學網站的設立
架設高中音樂科教學網站及社團(弦樂社、合唱團)網站,運用資訊融入教學,引導學生運用資訊媒體來表述自己的創意發表,突破以往音樂表演活動的時間與空間限制,可在另一個音樂平台上秀出自己的創意作品,除此之外也使師生之間多了另一項交流與溝通的管道,學生可以透過網站連結,將教師在課堂上所提及的內容做更深入的了解與研究,學生也可利用藝文活動看板,找尋有興趣參與的活動實際參與,提供學生深入自我學習的管道,進一步將這堂課的學習延伸到課堂之外。
惠文高中音樂科教學網站:http://www2.hwsh.tc.edu.tw/~wu529
(2.)多媒體教材製作與學生成果發表
本校各班教室與專業教室內都設有電腦與多媒體放映投影機,教師也多自備個人手提電腦設備,因此利用多媒體教材教學是本校的特色之一。多媒體的利用可為以往過於單調的講述及報告內容帶來新的活力,善用學校的多媒體教室設備和軟體,教師可以將課程內容運用多媒體方式來呈現,結合聲光效果,吸引學生更多的目光及學習興趣。同時也透過動態教材的製作,教師能將抽象的概念輕鬆地表達,學生也能確實了
此外,學生回以利用電腦多媒體製作口頭報告資料,及從事相關音樂創作(如:創意數位影像作業、利用軟體進行錄音及編曲…等)教師運用資訊融入教學皆大大提升教學與評量的效能與多樣性。
(3.)製作歷年音樂會成果實錄光碟
利用學校教師多媒體製作教室,將音樂科教學成果、比賽、各式展演活動製做成教學實錄光碟,供學生及教師觀摹。如:音樂劇、班級英語合唱比賽、週會音樂展演交流音樂會、班級音樂會、課堂話劇呈現、全校性的畢業典禮、惠文邀月及仲夏藝術季等活動過程,均整理製作成實錄光碟,不但做為資料成果保存也提供觀摹,活動成果將不斷傳承下去。
(4.)將應用音樂科目融入教學
鼓勵學生順應時代變遷與潮流,從事數位創作,並輔導升學相關科系,因此提出實施應用音樂科目融入教學計畫書,詳列短程、中程、長程各階段在師資、設備、目標等規劃。
三、參與式教學
教師提供學生展演舞台,舉辦音樂會,展現學生策劃、推展活動、自我表達之能力
(1)班級音樂會
我個人認為音樂科的學習與評量有別於其他科目之處,在於需透過音樂展演活動來檢視自己技能方面的精熟度,從展演中學習瞭解自我與他人的特質及性格,並精確地自我表達。因此,擔任音樂科的教學與評量工作,我非常堅持『以學生為主體,處處有舞台』,落實從做中學的理念,所以,惠文高中成立十年以來,高中部音樂科教學及評量重點之一,即為『班級音樂會』。對於音樂展演活動之規劃與實作,我認為可先從班級之音樂展演活動開始,進而指導學生進行班際,校際音樂展演活動之參與或規劃。
班級音樂會之實行目的在於指導學生如何策劃一場音樂會,從藝術總監、主持人、宣傳組、美工組(負責製作海報、邀請卡、節目單) 、設備組(負責燈光控制、音響設備) 、攝影組(含拍照、攝影、後製剪接…等)及表演人員皆以學生為主體,老師從旁協助及指導,學生依個人興趣、專長及特質,選擇適合的工作內容。擔任表演的同學,其內容可以選擇與音樂相關之演出,如:音樂劇、舞蹈、默劇、相聲、雜耍、魔術、廣播劇、廣告…等表演。對於表演內容我的要求有三項,第一、是表演者對表演內容的完整性與精熟度,第二、建立表演者追求卓越的演出態度,第三、希望學生能結合綜合藝術展現具有創意的演出內容。各組於公演前須進行多次彩排,才能正式登台演出,並邀請師長與家長參加。
教師在期末班級音樂會實施前,除進行相關指導工作外,更將『音樂會欣賞禮儀』融入課程,使音樂會演出順利,八年下來,學生成果豐碩,更是玩出心得,活動進行的有口皆碑,在同儕上互相競爭、欣賞、比較與鼓勵的心態下,我發現學生漸漸勇於站上舞台,表演內容更是年年翻新,更富巧思與創意,激發出彼此之創造力與溝通協調能力,也從活動中肯定與他人價值。老師更將優秀作品製作教學光碟,供同學留念外,也提供師生觀摩。
(2)英文合唱比賽
惠文高中自92學年度開始主辦高一英文合唱比賽(音樂與英文合科教學)其目的與班級音樂會相同,透過合唱比賽學生除可提供學生展演舞台及養成精熟合唱技能外,也可學習如何準備一場音樂比賽的事前規劃(如:曲目選擇、練習進度等),透過比賽更可提高學生的自我要求能力。同時透過活動的實施也可訓練學生參與班級事務,培養團隊合作的學習經驗。
藝術即生活,生活即藝術。而音樂更是藝術中重要的一環,希望藉由音樂教育課程培養學生想像力、創造力與執行力,進而提升其競爭力。此外,透過音樂展演活動的實施,建立學生了解自我並肯定他人獨一無二的價值,學習主動關懷社會、環境與自然,擁有積極、熱情的生命與學習態度。希望學生未來都能成為推動全民美學運動的種子,在社會各角落紮根,散播美感的泉源,讓音樂落實於生活之中,達到潛移默化之效。